※ 引述 《YEHhuan (yeh人)》 之銘言:
: 鐵道局說,為配合桃園鐵路由高架化改為地下化,原規畫以潛盾工法穿越台鐵中壢站區,
: 變更為以明挖覆蓋及管冪工法施作。計畫期程奉行政院於2018年7月5日核定,展延至2029
: 年,並分兩階段通車,A22站2022年7月通車,A23站2028年7月通車。
:
: 鐵道局說,延伸線土建工程含軌道工程,於2013年12月28日開工,目前A22車站工區已完
: 成主體結構,正進行車站建築裝修及水電環控工作。A22車站至橫渡線隧道及軌道已施作
: 完成;另橫渡線上方道路預計於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道路復舊作業;A23車站目前正進行
: 健行路連續壁及淺挖覆蓋作業。
:
: 為利A23車站與桃園鐵路地下化共構區工程進行,鐵道局說新建中壢臨時後站及跨站天橋
: ,預計9月底完工,取代現有中壢後站功能。跨站天橋下層除提供旅客進出乘車外,上層
: 提供跨越中壢火車站前後站之民眾通行,預計10月啟用後將提供搭乘火車民眾及中壢市民
: 更便捷的通行動線。
:
: 鐵道局說,延伸線機電工程係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所領銜的團隊已於去年10月15日開始設計
: ,包含號誌、供電、通訊、月台門、中央監控及維修管理六大子系統,號誌系統採用於普
: 通車加裝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(CBTC),為國內首次具有雙號誌系統列車,其困難度遠高於
: 單一車載號誌系統,並於9月首列車交付廠商開始進行改裝等作業,朝目標邁進。
:
: 鐵道局說,機場捷運延伸線計畫正依核定計畫期程全力推動,節制8月31日進度達55.71%
: 。目前A22站已邁入施工高峰期,建築裝修、水電環控及機電系統工項正全面展開,有信
: 心達成通車目標;A23站將全力趲趕進度期能早日完工通車,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運輸服
今天經過中壢站,橫渡線上面中正路已完工全部開放了
https://i.imgur.com/j2tnL7f.jpg
https://i.imgur.com/rvaPU2x.jpg
不過雖然路很寬但還是要留位子給計程車跟一般車輛違停,也不願意弄個人行道
https://i.imgur.com/HyLELfC.jpg
此外
中壢後站天橋在三月台跟後站間還有一條往下的通道,是以後還會蓋一個月台嗎?
https://i.imgur.com/7CB14kE.jpg
--
噓 jht: 純噓合鐵......10/04 19:43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01.10.9.254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Railway/M.1606487761.A.4FE.html
※ 編輯: R101 (101.10.9.254 臺灣), 11/27/2020 22:37:15
推 Cascadia: 台灣很多這種道路邊線外留很寬,或是外側車道5公尺寬不11/27 22:39
推 kutkin: 留給四輪用呀 不然怎麼作生意11/27 22:43
→ ji394xu3: 沒有人行道是因為旁邊就有騎樓人行空間了吧11/27 22:58
旁邊那邊騎樓根本不能拉行李箱,完全沒路平,又有攤商賣東西
→ ji394xu3: 反而路邊沒有預留停車空間的話,未來肯定臨停去塞住主線11/27 22:59
→ kutkin: 如果説那是停車空間,為何又要畫紅線呢 11/27 23:05
※ 編輯: R101 (118.167.105.29 臺灣), 11/27/2020 23:12:21
→ kutkin: 紅線左右都不能停 11/27 23:12
→ ji394xu3: 因為那是"理想"。可惜在台灣別說紅線違停,連"車道"上11/27 23:29
→ ji394xu3: 都有違停,結果就是終究要預留這種空間來應付違停...除11/27 23:29
→ ji394xu3: 非政府有本事24小時都派人緊盯開單啊~~~11/27 23:30
→ ji394xu3: 紅線違停算什麼,八德桃鶯路天天都有車子違停在"車道"上11/27 23:31
推 kutkin: 警察局就在500公尺內 真的是中壢笑話 11/27 23:32
→ kutkin: 所以既然你不開單 為何不畫人行道11/27 23:32
→ ji394xu3: 騎樓沒有路平還是可以走啊,自己每天上中壢中正路去看多 11/27 23:33
→ ji394xu3: 少行人走在騎樓裡面,拉行李箱喔?我不知道一天多少路人11/27 23:34
推 kutkin: 沒有那個環境 當然不會選擇走 11/27 23:34
→ ji394xu3: 畫人行道就沒有路面邊緣之外的路肩了吧 11/27 23:34
→ ji394xu3: 可是在台北市或北大特區這種人行道ok的地方也沒見幾個人11/27 23:35
→ victtgg: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3條,那空間理論上預留給這些使用11/27 23:41
→ Stan6003: 我是不懂為什麼一定要路肩,還有誰會沒事帶行李箱到處走 11/27 23:41
這段路是連接火車站到桃客公車站的路,中壢一堆大學,很多人會帶行李箱
→ Stan6003: 如果你家有老人會希望他的輪椅是在路肩還是人行道呢? 11/27 23:41
推 vestinland: 台灣路面空間都是這樣被浪費的,可以做日本那種只有 11/27 23:44
→ vestinland: 劃的好時機,思維都跟不上日本荷蘭那種沒有模糊地帶 11/27 23:44
→ ji394xu3: 而且台灣的人行道不知道為什麼很愛種植物或放電箱等等..11/27 23:49
→ Stan6003: 所以你家老人想去公園晃晃走十分鐘的路程會叫計程車阿 11/27 23:50
→ Stan6003: 看來當我做輪椅的時候連自己行動的自由都沒有了11/27 23:50
→ ji394xu3: 的人行道還硬要種樹,剩下的人行空間有夠迷你窄的 11/27 23:51
→ Stan6003: 學生上下課你會希望他走在人行道還是一堆違停的路肩?11/27 23:51
→ ji394xu3: 也不寬的人行道,一半寬度都拿去種樹。11/27 23:52
→ ji394xu3: 走十幾分鐘的路程才到公園喔?會叫阿,安全多了11/27 23:53
→ ji394xu3: 而且我想想中壢中正路什麼情況下的住戶會需要推輪椅老人 11/27 23:54
推 vestinland: 以j大po的路寬,合理做法是把該段路寬縮小(速限50給 11/27 23:55
→ vestinland: 70的路寬不正是誘使人超速嗎?),然後人行道跟變電 11/27 23:55
→ ji394xu3: 附近最近的公園大概就公七公園,要不要考慮先把元化路的 11/27 23:56
→ Stan6003: 想像一個情境,你是一位行動不便的上班族11/27 23:56
→ Stan6003: 每天需要使用輪椅到附近的公車站換低底盤公車到上班地點11/27 23:56
→ Stan6003: 那你會希望自己經過的地方是安全的人行道,不平整的騎樓11/27 23:56
→ vestinland: 中壢那段復舊的不正是人流往來會經過的路段,騎樓就 11/27 23:57
→ ji394xu3: vestinland大 很難喔 八德和強路承接的大湳交流道下來的 11/27 23:58
→ Stan6003: 像這種剛弄好的地方不是最好做人行道的地方嗎? 11/27 23:58
→ ji394xu3: 龐大車流,四線道已經車多雍塞。能做的還不如往外側拓寬 11/27 23:59
→ vestinland: 其實台灣很多路,車道寬都太誇張了,你速限沒這麼高 11/28 00:00
→ vestinland: 把路寬重新調整,自然有降速避免超速效果也不用設什 11/28 00:01
→ vestinland: 法規從來沒說道路要寬成那樣,只要最低值就夠了,現 11/28 00:02
→ ji394xu3: 八德和強路也才20公尺寬,交流道下來的道路基本要求4線11/28 00:06
→ ji394xu3: 車道。所以八德和強路是不可能往內縮減車道的。11/28 00:06
推 vestinland: 我的意思是兩條車道線如果每條3.5m寬,兩條共7m,縮11/28 00:12
→ vestinland: 成每條3.0m,兩條6m這樣,多出來的1m還給行人,不是11/28 00:12
→ ji394xu3: 車道3米*4+中間分隔與二側路面邊緣約1米+人行道1米*2 11/28 00:21
→ ji394xu3: 看起來不像這樣子。車道3.25米*4+中間分隔與邊緣外側1米 11/28 00:23
→ ji394xu3: +人行道0.5米*2,感覺比較像現在的配置。11/28 00:23
→ ji394xu3: 車是感覺已經要塞滿整個車道就是。 11/28 00:26
推 carb628: 也可以增設人行+自行車道 像東京街頭那樣 何況火車站出11/28 00:45
※ 編輯: R101 (118.167.105.29 臺灣), 11/28/2020 00:48:53
→ ji394xu3: 中壢車站走中和路過去客運站,但中和路也沒人行道 11/28 01:26
→ ji394xu3: 就算有人從中正路過去,建國路也沒有人行道。 11/28 01:27
推 ekes11: 中壢中正路的騎樓可以拖著行李箱走,不平落差沒有那麼大啦 11/28 01:42
→ ekes11: 台北路寬啊,像桃捷綠線經過的桃園區中正路那麼窄,那有空 11/28 02:04
→ ekes11: 間再多弄人行道(除非道路往兩邊徵收拓寬) 11/28 02:05
→ ekes11: 嚴格說來桃園區中正路是有人行道,但超級悲劇的小而且障礙 11/28 02:10
→ ekes11: 物一堆,有跟沒有差不多意思。 11/28 02:11
→ not5566: 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標線 完全沒有規劃 沒讓我失望 11/28 04:31
→ not5566: 我覺得要先有人行道再談車道 畢竟行人才是真的弱勢 11/28 04:33
推 YEHhuan: 昨晚經過也看到復原後的中正路,很巧新的麥當勞28日開幕 11/28 05:05
→ sziwu1100: 我家就有坐輪椅的人,老實說絕大多數的人行道磁磚縫都 11/28 08:54
→ sziwu1100: 大,輪椅推在上面坐的人會感覺很顛簸,基本上都是我們 11/28 08:54
→ sziwu1100: 都推在馬路外側,水泥柏油起碼坐輪椅的人感覺平穩很多 11/28 08:55
推 countryair: 人行道別說輪椅,磁磚縫拉行李箱、推助步車發出的聲響 11/28 09:02
推 IanLi: 中壢市區的行人空間根本零分。 11/28 09:19
→ kutkin: 中平路停好多車 說好的徒步區 11/28 11:25
→ kerkercheng: 台灣就是 臨停的優先度>>>>>>>>>>>>行人走路的需求 11/28 13:20
推 vestinland: 與其期待騎樓能弄好,不如把路緣空白地帶完整圍好, 11/28 14:34
→ vestinland: 只要人行道跟馬路之間有這種凸起緣石區隔,人行道用 11/28 14:41
→ vestinland: 馬路材質鋪面也可以,有些公務員只想到磚面或綠色不 11/28 14:41
→ vestinland: 連結中街景圖路緣白線就沒有模糊地帶,直接銜接緣石 11/28 14:43
推 atuf: 意義不明的路肩,給違停的,搞個人行道有多難??騎樓是無法 11/28 14:54
→ atuf: 替代人行道的,以後機捷進中壢站,也許會有更多人拉行李箱, 11/28 14:54
→ atuf: 連這點友善環境都做不到?更別說無障礙環境,輪椅要推哪裡? 11/28 14:54
→ atuf: 而且有人行道還能一併規劃單車道,你想跟速度慢的單車爭道嗎 11/28 14:54
→ atuf: 拜託那附近一堆停車場,會有那麼多違停純粹是因為有很多人沒 11/28 14:54
→ atuf: 有公德心+附近的中壢分局不幹事在混+市政府不敢做對的事而已 11/28 14:54
推 atuf: 中壢車站附近以走走逛逛居多,還有那麼多車本的人真的很怪 11/28 16:31
→ omkizo: 把中央分隔島拿掉啊 這樣又可以貢獻多一點行人路路幅了 11/28 16:34
→ omkizo: 沒有行人路 就是上世紀50年代的道路規畫啊 那時的機動車不 11/28 16:37
→ omkizo: 多 路面鋪個水泥就隨便行人腳踏車汽車走了 11/28 16:37
→ omkizo: 我的標準是要和車行道不在同一平面的才叫人行道 11/28 16:40
→ omkizo: 用高低差來確保機動車不能入侵人行道的範圍 同平面只畫個 11/28 16:41
→ omkizo: 綠色 超寬路肩的都不叫人行道 11/28 16:41
→ omkizo: 我認同交流道下來需要4線 但和強路塞了人行道就塞不下4線 11/28 16:55
→ omkizo: 這就代表大楠交流道下來不應該接和強路 而不是犧牲行人強 11/28 16:56
→ omkizo: 台灣的交通路網在國道和一般道路之間明顯有一個很大的斷層 11/28 16:58
→ omkizo: 主要幹路明顯不足 11/28 16:59
→ omkizo: 這個主要幹道不是Google Map畫了黃色就叫主要幹道 11/28 17:00
→ jago: 原來樓上不知道是先有大湳交流道,大湳交流道下來的平面道路 11/28 18:00
→ jago: 是接福德一路,福德一路往大湳方向是接和平路。義勇街一開始 11/28 18:02
→ jago: 只有到東勇街,後來才有和強路把義勇街接大湳交流道的福德一 11/28 18:03
→ jago: 路。然後義勇街更窄只有二線道。不過正確而言和強路已經不是 11/28 18:03
→ jago: 交流道下來直接匯入的平面道路了,大湳交流道下來直接匯入的 11/28 18:04
→ jago: 平面道路只有福德一路。 11/28 18:05
→ jago: 福德一路之後接的道路,和強路還算規劃最好的了,例如福德一 11/28 18:06
→ jago: 路另一個接的和平路更窄了(2~4車道,沒人行道)。另一邊往鶯歌 11/28 18:07
→ jago: 鶯桃路4車道沒有人行道,車子幾十年下來違停車道是家常便飯 11/28 18:09
→ jago: ps.你應該問的是後來才闢的和強路為什麼寬度那麼窄才對~~ 11/28 18:10
→ jago: 說大湳交流道下來的不應該接和強路實在很奇葩....XD 11/28 18:11
→ jago: 對了,和強路兩邊其實多半農田,其實一整天下來沒幾個行人會 11/28 18:14
→ jago: 走那一段路,就算以後有可能周邊都市計畫開發,沿著和強路路 11/28 18:14
→ jago: 邊興建的建築物也會要求臨路退縮5~10米當人行空間,這也是為 11/28 18:15
→ jago: 什麼現階段看到和強路兩邊的人行道會那麼奇葩的小的原因。 11/28 18:15
推 chinnez: 最後一張好久了欸 現在甩棍練習場都拆掉了 11/28 18:30
噓 aaronchuu: 那個路肩寬度才可以讓公車順利轉進建國路,不用吃到別 11/30 06:12